• 您的位置:
  • 首页
  •  > 
  • 结构
  •  > 
  • 中国古建筑结构_古建筑构造图解_明清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结构_古建筑构造图解_明清建筑结构

作者:磨石教育 | 来源:磨石教育 | 最后更新:2013-07-31  | 点击:
文章导读:

中国古建筑结构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

中国古建筑结构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 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


  

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 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 结果。  


  

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 标准。 


  

2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3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4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5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 ,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4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一层横栱。 


  

5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二层横栱。 


  

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 


  

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


  

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


  

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雀替:古建筑特色构件之一。由拱形替日演变而来,置于额枋下与柱相交处,以加强额枋和减少跨距。其制式成熟较晚,于明代后才广为运用,至清时即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其形好双翼附于柱头两侧,而轮廓曲线及其上油漆雕刻,极富装饰趣味,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雀替有用于室外,也有用于室内,按其形式,可分七类: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牙子等。


  

此处雀替的结构性作用几乎要让位于美学作用,然而其上似乎加斗,大意为承重于房檐。所雕动物、人物不知其所本,似乎比较随意,是否有地域性规律。 


  

雀替、窗棂和挂落是最能体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族建筑风格的建辜舜θ柑娴姆绺窕朐捕睾瘢挠泄欧纾欠癖S心锨ㄊ孔宥员狈街势拥幕匾洌欢臃备吹那樾慰蠢矗质堑湫偷哪戏酱渴斓暮何幕绺瘛? 


  

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安置在梁与柱交点的角落,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雀替从力学上的构件,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就像一对翅膀在柱的上部向两边伸出,一种生动的形式随着柱间框格而改变,轮廓由直线转变为柔和的曲线,由方形变成有趣而更为丰富、更自由的多边形。于是雀替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 


  

土戚:阶级形踏跺. 


  

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美人靠


  

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 


  

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步:屋架上的 “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 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 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额扁。多木制、髹漆,上有题额。有门额和横额等多种形式。 


  

斗栱:是由斗形方块及栱形横木组合而成的建筑构件,一组斗栱又可与另一组斗栱组合,层层迭迭,形成庞大的建筑构架。其功能是可将屋顶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来挑出屋顶的屋檐,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也有利排雨。  


  

榫卯:即榫头和卯眼。前者指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后者指器物的零件或部件利用凹凸方式相连接的地方的凹进部分。  


  

屋脊: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最初是一种防漏措施,后演变成优美的曲线轮廓和活泼的屋顶装饰。位于房屋前后两坡接缝部分的屋脊称正脊,自正脊端向下垂至檐部的屋脊叫垂脊,其余还有戗脊、角脊、岔脊等。  


  

屋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是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  


  

瓦件:大屋顶上的瓦件分成三类:屋面瓦件、屋脊瓦件和吻兽。屋面瓦件包括板瓦、筒瓦、勾头瓦、滴水瓦、帽钉。屋脊瓦件包括正、垂、戗脊上的瓦件和装饰。吻兽包括正吻、垂兽、戗兽、仙人走兽、套兽。  


  

藻井:是古建筑高级室内顶棚装修艺术的一种,装饰性很强,一般置于宫殿、庙宇、佛堂等较重要建筑室内中心位置上方。藻井比殿内一般天花要高,其结构变化无穷,层层上升,形如井状。通常雕镂精细,并施以绚丽彩画。  


  

门:用以沟通内外空间的出入口。有的门仅有门洞,用于车马通行;有的则设门扇,用以阻隔内外。  


  

窗:是建筑物在墙壁上用于通风、采光和观望的设施。中国古代在建筑上设窗的起源较早在西周铜器和战国木椁上,已有带方格和斜方格的窗在出土的汉代明器和陶楼上也有花格篦子窗。  


  

回廊:廊是古建筑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回廊是廊的一种形式,曲折而回环的走廊,常见于园林建筑中的殿宇、厅堂等建筑群主体部分的四周,以环绕的廊构成围合的庭院。  


  

栏杆:指设置于楼阁殿亭等建筑物台基、踏道、平座楼梯边沿或两侧带有扶手的围护结构;竖木为栏,横木为杆。宋代建筑的栏杆名勾栏。   


  

墙壁:在中国古建筑中,墙壁一般不承重,只起维护作用;房屋重量是依赖柱子支撑的,所以房倒屋不塌。室外墙壁有土筑、砖砌等类型;室内墙壁除此之外还可用其它材料建造,如木板墙、编竹夹泥墙等。  


  

台基:包括埋深和台明两部分,前者指埋在地下的部分;后者指露出地面的部分。   


  

须弥座:源自古印度的建筑文化。印度佛教以婆娑世界最庞大的修迷楼为座在中国叫须弥山;引申至建筑便成为一种华丽的基座形式,称为须弥座。   


  

石阙:是石祠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包括基座、阙身和栌斗,上有多处刻划图像、纹样,并有题刻文字。  


  

刹、塔刹:塔顶端一种饰件。有圆有尖。一般分刹顶、刹身、刹座三部分构成。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 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曰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 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 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 “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 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 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 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 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7.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 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18.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19.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20.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21.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2.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23.移柱法:宋辽元金, 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24.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 比较隆重的建筑。  


  

25.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 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26.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28.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28.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28.2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28.3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28.4 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28.5 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29.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29.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9.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29.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29.4 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  


  

29.5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栱。   


  

30.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31.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32.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33.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34.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 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35.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 那一段。   


  

36.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37.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   


  

38.月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3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40.托脚:支撑平傅的构件    


  

41.叉柱造:(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42.缠柱造:它是下层柱端 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43.砌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则月梁负屋盖之重。  


  

44.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要求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 更高的 效果,只用于里跳。   


  

45.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 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46.草袱:是在平棊以上,未颈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47.乳袱: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48.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49.   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50.平梁: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 梁。清代称为太平梁  


  

51.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布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52.平坐之制:其铺作减上屋一跳或两跳,宜用重栱及逐跳计心造。   


  

53.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 起结构作用。   


  

5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55.版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大门,一般为两扇。   


  

55.1 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 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55.2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56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57.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58.窗:唐以前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   


  

58.1 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 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58.2 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59.平闇(暗):为了部 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 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60.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61.  


  

1)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屋顶曲线与构造的关系(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檐口曲线升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  


  

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反宇为阳”举架举折的 运用。佛光寺大殿。   


  

3)屋脊曲线:脊檩端置垫木。佛光寺大殿。结构形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屋顶形式:重檐廡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廡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盝顶,单坡,平顶,囤顶。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本文转载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磨石教育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活动信息,请关注磨石教育微信公众号

热门视频:

热门下载

more>>
  • 磨石官方微信 手机扫描关注更多优惠
  •  
公司官方账号(请认准正规公司银行及支付宝账号,以免出现不可挽回损失)
  • 银行账号:上海磨石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001 1020 1900 6802 823(工行同济大学支行)
  • 支付宝账号:mscnedu@163.com

磨石教育校区:上海市青浦区总部 Copyright @ 2010 磨石(中国)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01925号-1
TEL:18917685483 EMAIL:mscnedu@163.com
地址:上海青浦.盈港东路6433号8090青年创业基地B栋201(17号地铁赵巷站)
点击咨询
  • 杭州网友正在咨询BIM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BIM
  • 苏州网友正在咨询电气
  • 成都网友正在咨询钢结构
  • 西安网友正在咨询钢结构
  • 沈阳网友正在咨询结构
  • 南京网友正在咨询BIM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BIM
  • 南宁网友正在咨询幕墙
  • 新疆网友正在咨询结构
  • 昆明网友正在咨询电气
  • 福州网友正在咨询施工图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BIM
  • 盐城网友正在咨询给排水
  • 昆山网友正在咨询给排水
  • 宁夏网友正在咨询暖通
  • 沈阳网友正在咨询钢结构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钢结构
  • 昆山网友正在咨询给排水
  • 宁夏网友正在咨询暖通
  • 沈阳网友正在咨询钢结构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钢结构
  • 昆明网友正在咨询电气
  • 福州网友正在咨询施工图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BIM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BIM
  • 南宁网友正在咨询幕墙
  • 新疆网友正在咨询结构
  • 沈阳网友正在咨询结构
  • 南京网友正在咨询BIM
  • 上海网友正在咨询BIM